南都大數據研究院還發布了《音視頻直播平臺內容痛點及治理創新報告》。這份報告基于南都持續一年的監測研究,重在提煉剖析行業在主播管理、內容審核、直播打賞、未成年人、內容建設五個方面存在的共性痛點
“2020音視頻直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在京舉行,熱議多元共治、青少年保護
南都發布兩份報告:音頻社交“軟色情”風險呈現五大特征
“2020音視頻直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在京舉行,《網絡音頻社交“軟色情”侵害風險研究報告》、《音視頻直播平臺內容痛點及治理創新報告》發布
政府企業專家等共議網絡內容生態治理
網絡音視頻及直播行業發展迅猛,為我們的生活不斷注入新力量、帶來新創想,但傷害網絡內容生態,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象仍時有曝光。如何標本兼治、管建并舉,為音視頻直播行業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12月2日上午,以“清朗網絡空間 踐行時代擔當”為主題的“2020音視頻直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在北京舉行,該活動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方都市報社承辦。會上,南都發布了《網絡音頻社交“軟色情”侵害風險研究報告》及《音視頻直播平臺內容痛點及治理創新報告》兩份報告,剖析違規不良信息侵害路徑、行業共性痛點及治理經驗等,助力內容生態建設。
在圓桌論壇環節,政府、專家、平臺、媒體等各界代表共議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討多元共治,呵護青苗,群策群力,共謀發展。
報告剖析網絡音頻社交軟色情侵害風險
數據顯示,2020年音頻市場用戶規模將達到5.42億,而且多為“90后”群體。在語音社交玩法深度發酵的同時,“軟色情”等違規不良內容也在趁機侵蝕著優質內容的骨血,甚至將線上危害轉移至線下。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與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聯合編制《網絡音頻社交“軟色情”侵害風險研究報告》,在12月2日的峰會上發布。該報告立足于研究數據和現實案例,對當下網絡音頻社交行為中出現的內容違規風險、輿論傾向風險,未成年人保護風險逐一剖析。報告發現,“軟色情”傳播風險有五個特征,分別是播客發布“軟色情”內容、語音聊天室色情表演、私密陪聊售色情服務、圈層化傳播色情資源、違規主播跨平臺流竄。此外,報告還對1400多名網友展開調查,超八成受訪者表示在聽音頻時遭遇過“軟色情”,其中七成受訪者稱會直接舉報,但多數未獲回應。
當天,南都大數據研究院還發布了《音視頻直播平臺內容痛點及治理創新報告》。這份報告基于南都持續一年的監測研究,重在提煉剖析行業在主播管理、內容審核、直播打賞、未成年人、內容建設五個方面存在的共性痛點,以及行業治理經驗。
建議豐富違規場景庫案例庫幫助判別違規內容
音視頻直播行業如何實現安全與發展的平衡?在“多元共治,構筑向上向善內容生態”圓桌研討環節,數美科技創始人、CEO唐會軍,快手社區安全事務總監陸興華,比心陪練副總裁吳狄分別談及音視頻平臺治理“軟色情”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極端特殊場景識別較困難,違規內容不斷裂變且形式多樣,亞文化衍生新的語言體系使平臺捕捉難度變高等。
關于“軟色情”屢禁不止的建議,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洪生認為,一方面應不斷豐富違規場景庫、案例庫,把更多可能性納入到低俗內容判別標準中。同時,建議重視對軟色情灰黑產打擊。而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石月看來,平臺需要發揮關鍵作用,加強平臺文字、圖片等內容監控技術,加大語音審核巡查的研發,提升正面、高質量內容輸出等。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支振鋒談到,需要從技術、國家和行業標準,及規則三方面入手,強化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
從未成年人視角,與治理體系做好協同
在“主動作為,扎牢青少年保護安全網”圓桌研討環節,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吳沈括提到,當前主要存在三種風險,在技術層面,算法的強導向性將產生明顯的危害;在管理層面,隨著亞文化的興起,對于社群的治理十分關鍵;而在內容層面,色情、欺凌等不良信息也會對青少年形成影響。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將主要隱患歸因于相關法例條文不完善、平臺部分公眾基本道德素養不高、平臺責任意識不強等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稱,目前現狀是“有要求沒有標準”,需要在法律框架下統一標準建設。
網易CC直播首席風控官王振華、TT語音副總裁兼總編輯任少峰從行業角度發表看法。王振華認為平臺主要通過發送手機號碼對用戶進行“弱識別”,現有法律法規規定企業無法收集用戶更多信息;任少峰在分享中提到,TT語音采取優先推薦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內容等前置性措施,并設立懲戒機制、推出未成年人退款機制等。
“我們講青少年保護更多是從成年人的視角,有時可能會保護過度或者偏向”,在保障思路上,吳沈括提到,需要從未成年人視角入手,與其他治理體系做好協同。法律規范、制度銜接非常重要,機制建設要立足有效的、先進的技術研發,也需要有權益保護理念。
對此,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旭坤透露,青少年保護機制是多方共治。政府既要嚴管又要放權,教育部門、學校應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網絡素養,而家長也要監管意識不足,提高自身素質。企業方面,身份識別等技術層面存在獨自為政,重復建設情況,應推行統一標準。
南都積極踐行協同共治的媒體功能
多元參與、協同共治,是網絡內容生態建設的發展方向。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南方日報社社長崔朝陽在活動致辭中表示,希望以包括媒體在內的各方智慧,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建言,為行業企業有序發展助力。
據悉,南方都市報2019年底成立“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踐行協同共治的媒體功能,通過數據測評、深度調查、行業分析等方式,持續觀測音視頻直播平臺的內容建設現狀及趨勢,同時連接來自各方的“智慧大腦”,嘗試為行業發展,以及網絡內容生態規則的完善,發揮媒體之責,貢獻媒體之力。
責任編輯:李元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