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時代已經到來,無論開門還是付款,只需要本人站在攝像頭面前幾秒鐘就行,這真是一種比較方便的支付方式,也比較新穎。
刷臉支付方式目前是比較新穎也受年輕人喜歡的一種支付方式,刷臉支付比起數字密碼支付簡便,使用者不需要攜帶任何媒介即可完成支付,也不會出現忘記自己臉的這種的情況,但是之前使用數字密碼的安全性極高,刷臉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泄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
那么“刷臉”時代,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
人臉識別存在哪些風險?
對于人臉識別,多數人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的方便快捷,恨的就是安全風險。嫌疑人“AI換臉”騙過人臉識別實施犯罪 在警方今年破獲的兩起盜用公民個人信息案中,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AI換臉技術”非法獲取公民照片進行一定預處理,而后再通過“照片活化”軟件生成動態視頻,騙過了人臉核驗機制,得以實施犯罪的。
面具可代替人臉解鎖手機嗎?
測試中,科研人員在手機對面放上面具,然后進行光線、色溫以及角度的調節。通過幾次比對,手機成功解鎖。專家表示,這款面具的制作成本并不高,3D打印技術就可以制作出精度尚可的人臉面具或頭套。只要不是在極暗或極亮的背景下,通過面具或頭套進行人臉識別的成功率高達3成。
如何增強人臉識別安全性?
專家表示,目前最簡單的人臉識別,只需要采集、提取人臉上的6個或8個特征點就能實現。而復雜的人臉識別,則需要采集、提取人臉上的數十個乃至上百個特征點才能實現。
相比于解鎖手機,“刷臉”支付、“刷臉”進小區等應用,采集的人臉特征點更多,安全性自然也更高。此外,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專門針對生物特征的活體檢測技術,可有效識別掃描對象的生命體征,大大降低了識別系統把照片或面具當人臉的風險。
2元就能買上千張照片 人臉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經調查發現,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10元。商家的素材庫里,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滿個人隱私內容的照片。當記者詢問客服,這些圖片是否涉及版權時,客服矢口否認,但卻提供不了任何可以證明照片版權的材料。
這些包含個人信息的人臉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準詐騙,蒙受財產損失之外,甚至還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臉信息被用于洗錢、涉黑等違法犯罪活動,而卷入刑事訴訟。
在專家看來,當下人臉識別技術的風險點,更多集中在存儲環節。由于人臉識別應用五花八門,也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大量的人臉數據都被存儲在各應用運營方,或是技術提供方的中心化數據庫中。
數據是否脫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訓練、哪些會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知。而且,一旦服務器被入侵,高度敏感的人臉數據就會面臨泄露風險。
個人信息法草案發布人臉信息保護更規范
為了封堵這個漏洞,專家提出了多種技術改進,并進一步指出,人臉數據存儲應該建立更嚴格的標準和規范,技術開發方、APP運營方應該在更趨嚴格的監管、法律以及行業規范下采集、使用、存儲數據。
針對人臉信息被濫用、盜用、隨意采集的現象,法律專家指出,網絡安全法明確將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納入個人信息范圍。我國民法典規定,收集、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征得該自然人或其監護人同意,且被采用者同意后還有權撤回。
很久以前我們不敢說走就走,至少得準備好錢包和身份證,現在不同了,在高科技時代,你可以瀟灑地說走就走,因為臉,就是你的錢包。
責任編輯:紫菀
2021.01.09 17:58:33
2021.01.06 11:49:36
2021.01.04 13:08:57
2020.12.29 10:19:55
2020.12.24 16:25:08
2020.09.28 14:15:12
07/13如何正確系好飛機安全帶?
07/17常見辦公室安全隱患有哪些?
04/18物業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07/13老人過性生活會影響壽命嗎?
02/08大型超市是如何防盜的?
07/17飲料過期了還能喝嗎?